刘俏:碳中和时代的投资与企业发展

广告位

  由阿拉善SEE生态协会、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联合主办的“第九届中国企业绿色契约论坛”于6月5日召开。北京…

  由阿拉善SEE生态协会、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联合主办的“第九届中国企业绿色契约论坛”于6月5日召开。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金融学系教授刘俏发表演讲。

  以下为演讲实录:

  大家好,非常荣幸有机会参加中国企业绿色契约论坛,我就把最近一段时间关于碳中和时代企业的投资发展这个话题的话给大家做一些汇报。

  我想在接下来的时间里面的话,我主要想跟大家讨论三个问题,因为我们要理解碳中和时代企业的发展,可能需要理解这个背后的一个宏大的这样背景,所以我把碳中和和中国经济之间的逻辑的关系给大家梳理一下,同时的话也讨论一下,在目前我们国家实现碳中和开始转型路径以及这里面关键的一些节点问题。最后的话,结合企业的投资和发展的话,谈一些自己的一些思考。

  那我想的话,就是我们现在在理解中国经济未来的高质量发展的时候,大家讲的比较多的是从现在增长理论角度,我们经历了一个从要素投入,资本和劳动力投入向全要素来驱动的这样一个转型过程。

  那目前的话,我们在理解高质量发展潜在的核心要义在于,在未来中国经济成长是由生产率的这种增长来驱动。当然在这里面可能有一个很现实的一个中国经济底层逻辑的变化,在于我们在完成工业化竞争之后,整个这个中国经济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速的话开始下降。我们在改革开放的前三个十年,经济增长保持了4%以上的增长速度,那么我们整个这个GDP的话,接近两位数的增长。但是在2011年前后,中国跃成为全世界最大的制造业大国之后,我们整个工业化进度基本上进入尾声。

  这种情况下,大家也看到就是我们整个从统计数据上来表现出来的增速的话已经开始下降了,但是我们也提到,就是未来中国要保持和比较高质量的可持续的这种增长速度,我们需要从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速里面寻找动能。大家讲的比较多的,就是为什么在全球这么多国家,在完成工业化进程之后都很难保证比较高的增速,而中国仍然有可能,我想这背后主要是在于我们现在仍然拥有五大驱动未来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动能的来源。那这边大家讲的比较多的,像产业互联网我们把它叫再工业化这样过程,它会带来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速的集成空间,在工业化相对应的新基建,包括现在我们大国工业,就我们的制造业,要占到GDP百分之二十五六这样的比重,同时更彻底的改革开放资源配置的提升,我想这些都是我们未来全要素生产率继续保持比较高的速度的重要的来源。

  除此之外,可能就更大的驱动力量,或者说未来最重要的驱动动能,就在于碳中和。我想关于碳中和给大家简单的分析一下,就是我想可能在2020年9月份出来之后,其实我们已经看到碳中和在整个中国目前整个经济增长过程中,其实已经在把它的潜力潜能显示出来了。那我想这里面,可能最大的大家考虑比较多的在于投资,就是中国如果在2060年要实现碳中和,我们根据国际可再生能源署的一些估计数字大致做了测算,就是我们到2060年,如果要实现碳中和整个围绕目标主要进行投资,它的数量级应该是在255到270万元之间,我想可能坊间还要很多其他的一些研究报告,对这个投资规模做出类似的一些预测。不管是数字的差异是什么样的情况,那总之就是说它背后都对应着百万亿级的这样投资的体量。

  那围绕这样投资,其实我想我们在新的发展阶段,整个增长动能以及增长模式距离剧烈变革的时代已经来临了。那这背后,可能为什么我们把碳中和看的这么重,我们认为它甚至可能是改变未来文明形态的重要的特征。大家可以思考这样历史的轨迹,就是我们在过去一百五十多年时间,大概可能是工业文明时代,就不管是第一次工业革命还是第二次工业革命,这背后其实有确定意义的标志性的特征,主要反映为人员的使用,同时当然包括人和人之间,我们想通信、互动方式的这样一些变化。

  到目前我们讲到,随着工业革命进入尾声,我们在化石能源向非化石能源向新能源转化过程中,人类社会他使用能源的总量,它的结构,它的来源,将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那最后是不是对应着新的文明形态的这样到来。

  那我想从这个背景下来理解,就是碳中和的重要性,我想它给我们整个产业,对整个经济未来增长,对中国国民经济的生产网络将带来非常深刻的影响。我想可能现在我们在理解未来的20年,30年,40年甚至更长一段时间,我们可以做出这样的判断,就中国现在已经处于新的文明的开端,那未来就是说随着碳中和的推进,随着5G,6G,人和人之间这种通信、出行方式等这样一些变迁,可能新的时代正在来临。而以此相伴那可能我们需要新的范式,在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大的背景之下,可能我们又多了更宏大的这样叙事背景,就在新的发展阶段,我们该怎么形成我们的新的投融资体系。

  关于碳中和,我想当然现在讨论比较多,坊间大家可能更多的把它认为是可能技术问题,但事实上总书记在过去一段时间也指出来,碳中和的实现本身是系统工程,如果从我们的角度来理解,它除了就是说是在减排,在珍贵碳的捕捉,固醇这些领域需要技术突破之外,其实我们面临很多挑战,比如说其中有一点,就说是中国目前是在人均GDP只有美国的20%到30%之间的这样一个水平开始追求碳中和目标的,也就意味着在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将面临着减排和保持经济稳定增长这样一个很难的取舍。

  这种情况下,碳排放权它作为一种稀缺资源,该怎么去做最好的配置,能够让我们未来的增长保持高质量的可持续的发展。我想本身它不仅仅是技术问题,它应该说是经济学的问题也是管理学的问题,我想这一点,在我们理解碳中和的实施路径的时候,在思考企业在未来如何投资和发展的时候,我想这可能是很关键的一点。同时就是说我们现在在讨论碳中和的时候,大家还是习惯把这八大行业,就是排碳比较重的这八大行业作为思考以及未来工作的这种实施的重点。但事实上,就说是我们也理解,就现代经济体系之下,各个不同的产业他们是通过投入产出关系形成非常复杂的这么网络,在这些网络里面就说是他有很多节点性的行业,而且节点性的行业它本身能起到牵一发动全身的这样的作用。所以说我们在思考那个针对碳中和产业政策的时候,我想这里面其实有一个观点需要跟大家分享,就是在于我们不能只看这八大行业,不能只看生产观,事实上,我们需要对整个中国经济,生产网络,特别是二氧化碳在整个网络里面,随着投入产出关系占总分布的话所形成这种碳生产网络结构作出一些分析,在这个基础上,能形成我们理解的这种叫取节点位置的行业。

  而这个行业本身,它的识别以及有针对性的产业政策对我们实现碳中和意义非常大,因为我们现在面临一个在实现碳中和和保持经济稳定增长之间的非常艰难的平衡,这种情况下,把政策和资源配置的重点放到这些节点行业把它就变得非常重要。但是节点行业它不一定是我们所说的八大行业,也就换句话讲,除了这些八大行业之外,其实还有很多别的行业,它可能在整个中国经济的发展过程之中,在我们现有的国民经济的网络体系里面,它也是处于节点位置的一些行业。但目前为止,就是我们需要去识别,需要去分析,我们的投资,投资企业的发展,技术还有模式的变革,可能需要从这些企业点行业把它切入。

  我简单给大家分析一下,就是其实我想讨论碳中和的时候,可能还有很大的认知上的误区,就在于我们比较强调的是生产型的行业,但是这种消费主导型的行业,可能关注度不够。但实事求是,从消费端看,其实我们现在理解就家庭消费,他整个的碳排放量在全球来讲应该占到整个排放量的65%以上,这里面就是说个人的消费,包括出行,包括住宅的能源使用,包括食品是整个在家庭消费中碳排放的那种节点领域。

  换一句话讲,我们在考虑碳中和的这种实施路径的时候,可能除了生产型的行业之外,我们还需要关注需求端的变化。在需求端,通过创新模式的引入,通过对这种生活方式,生活理念,甚至这种消费偏好的这些干预和改变,从需求端来倒逼供给端,最终可能两端发力,这是一种可能更加有效率的也更加均衡的一种实施碳中和的路径。按照目前,可能我们在对消费端这一块,究竟怎么去开展碳中和,开展减排,提倡这种绿色生活方式,我想这点就研究和投资相对而言应该说刚刚才起。

  那我想就是说我们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大家讨论中国实现碳中和在路径选择上,可能需要实现三者的平衡。我给大家简单分析一下,第一方面,其实我们需要在绿色规划方面做出进一步的细化的很多工作,那现在更主要的就是量化指标的确定。现在国家在整个碳中和思路性上强调1+N,就出了国家层面上碳中和的计划之外,可能N就代表行业、地区,他需要制定出相应的碳中和的行动方案,行动规划出来,这一切可能需要我们在未来对整个碳中和在经济层面上,社会层面上的影响做出进一步的分析。同时,我想可能我们也需要一个更重要的碳市场的这样建设,所谓碳市场就是它是为温室气体,特别是为二氧化碳它的排放定价的这样一个市场,在未来怎么通过碳市场的建设,我想来推动碳中和的这样实施,这是我们很需要考虑的很重要的维度。

  除此之外,可能跟企业相关联的很重要一件事情就在于,我们在绿色理念,绿色治理方面,可能在未来它会重新来塑造企业的经营模式,经营理念,重新塑造一些激励约束机制,重新塑造企业的产品模式,还有企业行为,这些合在一起之后,我想三个取得平衡,那我想有可能在未来在碳中和转型过程中能保持比较平衡的这样发展的路径。

  关于第一点就是我想给大家简单的强调一下,就是我们如果要实现这三的平衡,就绿色规划,碳市场还有绿色治理三个平衡,那我们有几个节点问题,我想这节点问题本身也是我们在未来思考企业发展,提高企业的投资的时候需要去重点关注的问题。

  我想第一点其实非常的直观,我在前面也做了简单的一些阐释,就是说我们在讨论碳中和实施路径的时候,首先要确定我们的节点行业,因为节点行业它在整个碳中和的实现过程中,它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它有很强大的因素效应,针对行业的产业政策以及技术变革,模式变革本身,它会对整个经济产生的总迫性倍数的效应,所以说,我想可能我们怎么去识别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在追求碳中和目标过程中,这些节点行业。在1+N规划里面,我想我们首先处于一种优先权的排序排的比较前的这些行业,其实应该是节点行业。

  那我想现在这方面的一些研究其实应该说刚刚开始,我简单的汇报一下,比如说我们在管理学院,我们碳中和的研究团队,我们现在是根据整个中国能源的在不同行业之间的传递,结合投入产出表我们给出了中国目前的碳市场网络。现在在前面我也提到这个理念,就是不同行业之间,因为这种原材料、产成品的投入或者输出,它们之间形成严密的网络状,碳市场网络它传递的是相当于是二氧化碳,就根据能源的转换系数计算出的二氧化碳。

  大家看到这个图里面左边网络结构里面,其实它有很多我们讲的是节点性的行业,这个节点性的行业,它是整个网络中处于一种核心位置,就换一句话讲,牵一发而动全身,他们的这些行业所发生的在减排也好,在珍贵(音)也好,这样的一些技术变革,或者说是有针对性的产业政策,包括公共政策上的这种碳税的引入等等,它会对周边的行业发生一个艺术效应,最终对总体经济产生倍数效应。所以我一直在强调,就是我们在做规划的时候,在引入碳税也好,引入这些产业政策,公共政策的时候,应该从这节点行业来入手,这个对我们未来的企业的投资,还有这种身处这些行业的企业的未来发展,它其实这意义也是非常深远的。

  我们简单做了一些分析,但工作还是相对比较初步,我现在就是按照国家统计局的40个行业的市场网络所构建的碳市场网络,通过一些计算方法把这种具有节点意义的这些行业筛选出来。大家可以看到,就是说我们现在列了十个十一个行业,他基本上跟我们讲到的生产端的八大行业之间有高度的重叠。但除了之外,其实他有些行业其实并不是跟这八个行业完全重叠的,而且这个表里面,其实我们现在还没有办法对需求端或对这种生产型的服务行业或者服务业做出行业的节点意义的这样的评估出来。

  但这些工作,随着未来这种数据收集,随着研究侧重,从单一的生产型行业维度向生产型和需求型转移过程中,我想很完整的这样一个排名,这样一个榜单应该是可以给出来的。那我就理解的话,就是说其实我们在未来正在优先鼓励技术变革的这些行业,优先鼓励导入碳税或者说是其他的一些产业政策的行业,应该是在我们碳生产网络里面有节点意义的这些行业,那我想表本身它就对未来制定1+N这个N的计划的话,其实有非常深远的指导意义。

  除了这点之外,刚才我也强调碳市场的建设本身特别是有效的碳价格的发现机制,可能是未来我们实现碳中和重中之重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之一。现在整个思路就是大家都意识到了,实现碳中和我们需要非常有效的碳价格,但事实上我们看全球有碳交易体系的一些国家或者经济体,大家看到这个价格差距非常大,从不到一个美金一吨二氧化碳排放到137美元一吨二氧化碳,就是这个范围非常宽。未来怎么形成统一有效的,甚至是全世界都接受的这样一个碳价格,它需要在碳价格的发现机制,形成机制方面有一系列的重大的变革、改革举措或者机制建设这些工作来推进。

  我们在整个思路里面就是有这样建议,就是在未来,就是我们推动碳中和的过程中碳价格的形成,可能有这么一个三角形这样的机制,就除了这种传统的碳排放权的这样交易体系之外。甚至我们可以考虑利用资本市场的力量,通过金融市场,资本市场价格发现的这样一些机制,来倒推出不同国家,不同行业它的碳价格。同时,还可以通过这种碳资产的证券化市场,现在中国基础设施的位置在紧锣密鼓的推进和发展过程之中,怎么把碳资产作为一种底层资产纳入到我们最多的整个位置的发展过程中,那形成这样的价格,用价格来倒推出碳排放权在不同行业,不同区域的这样的价格,我想这些在未来就有大量的底层工作,有大量的这种投资机会。但是就说是碳价格的形成,有效的碳价格的形成,对中国,对全世界,不管是2050年实现《巴黎协定》的目标,还是2060年我们完成碳中和这样目标意义都非常大。

  我向大家简单分析一下,就说现在只靠其中的一个机制,比如说我们靠全国性的把碳交易体系来形成有效碳价格显然是不太现实的。我们是去年7月16号推出了全国性的碳交易这样的系统,目前为止,其实从流动性上讲,从市场参与的角度讲,其实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让它形成这个价格每一吨二氧化碳大概50块人民币这个价格本身,它到底是不是真实反映了碳排放的真实的这样成本,我想这一切其实还有待于未来,通过进一步的市场机制的建设才能回答这些问题。但总之,只靠单纯的单一的碳交易体系,其实完成一个有效碳价格发现这样的功能是不太现实的。

  我想这些问题其实我们业界和政策界有很多讨论,像刚才我提到的就是说是到目前为止,我们全国性的碳交易体系,其实是囊括了电力企业,2262个电子企业,即使到2025年十四五规划结束的时候,我也只是把这八大行业纳入到交易体系平台上来。而事实上,碳中和是深刻的全社会的这样变革,怎么样让八大行业之外的,特别是来自于这种我想服务型行业的这些企业,甚至让个人和家庭能够参与到碳的交易过程中来,通过这样一种方式来提升碳中和对人们理念,企业决策,家庭的消费决策的这样一种改变,我想这个意义非常大。未来可能我们在不管引入这种资源减排的合纵体系,把资源减排这些二氧化碳的这种,把排放量纳入到交易体系里面来,是有很多工作,有很多投资的可能性。

  但不管怎么讲,我想特别强调这一点,就单一机制,单一依靠一个全国性的碳交易系统来实现碳价格的有效发现这是不现实的,已经证明了是不可行的。

  刚才我也提到就是我们的三角形的机制,除了碳交易体系之外,其实可以利用资本市场,包括利用未来的资产证券化的这样一些市场所形成的价格来进行碳价格的这种倒推和分析。给大家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就是真实的数据了,比如说我们到目前为止做简单的研究,结合中国四千多个上市企业里面,大概我们找到将近两千多个企业,他是有比较相对准确的二氧化碳的排放的数字的。我们做了简单的分析就发现2020年9月份以后,其实企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本身,就用它来衡量碳风险,它其实已经进入到股市的价格里面的了。

  也就换句话讲,资本市场投资者对一个企业的碳风险做出了非常敏锐的这样反应,已经把它反映到风险溢价里面来了,我们根据数字做了一些分析,给大家简单的讨论一下,比如说我们发现一个企业,如果说是这种情况下碳投放量比较大,它的风险溢价会比较高一些,大概高出按照月率来算是0.42个百分点,按照年化来算就是0.42×12。这种情况下我们做了测算,就是说一个上市公司,如果说他采取有效的通过绿色规划,通过绿色治理,在ESG方面有很大的创新和突破,它能够降低它的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测算下来之后就说是它减低一吨二氧化碳的排放,按照我们这个统计,按照中国现有估值逻辑,这个估值模型,大致上减低一吨会给企业带来165元的这样一个市值的提升。

  我想用这种方式其实给我们的启发,也就换句话讲,中国资本市场现在目前基于现在这样的估值模式,基于现在大家对于碳中和的推进进程以及所涉及到企业的这种理解,大致上全国平均一吨碳价格可能是165块钱,也就换句话讲,通过资本市场我们找到了另外定价的锚,而且根据这个锚,其实我们可以对未来整个中国碳排放权,它的一吨碳排放权单位的价格,可以做出比较有利的估测。而且因为这个方法本身它适用于不同的区域,也适用于不同的行业,那我们对哪些行业碳价应该高一点,哪些行业碳价会低一些,哪些地方碳价会高一些,哪些地方碳价会低一些,可以做出比较完整的分析。我想这一点,就不仅对碳价格的形成有价值,而且对我们讲到的制定1+N,这N个子计划它的意义是非常大的,因为我们只有了解碳排放对这个地区,对这个行业的真实成本是什么样的情况,才可能有效的制定出既能够满足经济稳定有序增长,同时也有够实现减排目标的这样一个双重目标的这样统一。

  我想这一点,就说是我想通过这个例子本身,也为我们未来,不管是从规划上还是从企业的投资,从企业的发展角度讲,提供了一些思路。

  最后可能我简单提一下,就是说碳价格发现机制里面,其实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我们资产证券化这一块,其实是可以把这些碳资产,把它通过证券化的方式形成统一的这种市场化的这种凭证,在市场进行交易,最终形成一个价格,用同样的逻辑就是说是我们可以倒推出碳的价格,我想这个维度本身对我们理解中国碳资产它的真实的价格是什么情况,也能带来很多有益的这样一些角度和尝试的可能性。

  我想这些讲完之后,最后我想强调一下,对企业而言可能更重要的一点在于要改变自己的行为,对消费者而言也是改变自己的行为,就是我们怎么利用这种金融监管也好,利用碳中和方面的一些激励措施,鼓励企业,鼓励个人家庭来改变行为。

  我想这里面有很多空间就是我给大家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说现在大家讲到家庭消费其实在整个碳排放领域里面占的比例是比较高的,我们怎么通过一些行为干预的方式,像这里我给大家举个简单例子,像一位纽约大学经济学家发现通过这种用这种社会比较债的一种行为机制,在给这个家庭电费的账单里面加上一个比较的这样的元素,就是告诉他整个社区平均的用电量以及跟他相似的邻居的用电量,通过这种方式,其实带来这样一种心理机制,大家会比较,攀比,看谁用电用的更少一点,这样简单的一种行为干预本身能带来社区,家庭就2%的这样用电量的降低,事实上等同于电价提升11%到20%所带来这样的效果,我想这样的一些从需求端从家庭消费,从生活方式上在一些干预,他未来可能对我们讲到的,中国在探讨比较好的实施路径,碳中和实施路径的时候,它的意义是非常大的。

  而对企业而言其实有很多启示,就我们企业在未来的发展和创新过程中,在提供商品,提供服务的过程中,怎么把这样的一些绿色低碳的理念,把这些元素契合到企业的这种产品和服务里面去,通过这种方式更好满足消费者的变化的这样一种偏好。同时也跟这个企业的这种ESG的行为是高度一致的,我想在这里面其实有很多可以供企业在未来去思考一些空间了。

  可能最后我稍微简单小结一下,就是刚才分析到的碳中和跟中国经济发展底层逻辑的这样关系,以及我们讲到的在中国实现碳中和关键性的节点性的问题,我们在碳中和时代企业投资发展角度讲,有什么事情是可以现在可以马上做起来的。我相信就说是可能这里有四件事情,我自己感觉,从企业,不管是追求在ESG方面有更好的表现,还是说是从长远的价值创造角度讲,应该去尝试的四件事情。

  就首先一点,我想要提高企业碳足迹还有气候风险披露的这样透明度,到底企业的上下游,生产链,产业链里面,碳排放的情况是什么样的,企业自身产品服务,生产过程中碳排放是什么样的情况,我想这些信息越透明,他本身就企业未来采取一些有真正能够起到时效性的这样一些举措,他的作用就会越大。

  另外一点就是还是希望未来企业的报表里面,财务报告里面可能会增加对直接的碳排放以及间接的,涉及到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碳排放这样的信息的披露,我想通过这种方式它形成两个效果,一方面企业自身可能对这些碳排放的信息产生敏感性之后,自身也会约束自己的碳排放行为。同时,这些数字公布出来之后,变成公开信息之后也形成外部的压力,通过这种方式倒逼企业在绿色治理方面的一些表化,我想这一点对企业长期的价值实现是有很大的价值。

  同时我想任何一个企业,不管是处于,刚才我们讲到的节点行业的企业,还是处于周边的这样一些行业的企业,他都是需要有碳中和转型的这样的计划,我们现在大量的一些研究已经表明了,造成投资的角度,大家对那些有清晰的明确的碳中和转型的这样一些计划的企业,他得到很高的市场的这样的估值,他估值有一个溢价在里面,这种情况下,我想企业从自身的就非常单纯的实现价值最大化目标来讲,拟定这种比较切实可行的,易于跟公众跟市场沟通的碳中和转型计划,是意义非常大的。

  还有一点,我想中国碳交易市场的发展,我觉得未来碳交易会逐渐向电力行业之外的其他行业进行开放,甚至对个人家庭这些拥有碳账户的个人家庭进行开放,我想企业可能在这个过程中怎么把碳抵消、碳信用这一块这样的一些资产所产生碳排放方面的一些减少这些量度的话,把它通过核算的方式,把它核算出来之后积极引入到和碳交易市场里面去。通过这种方式,也给企业在实施低碳发展的过程中带来一些实质意义上的一些财务的激励,我想本身也能够驱动更多的企业通过参与交易的方式,通过得到现金流的方式,拥有财务激励的这种角度去积极投入碳减排里面来,我想这点可能对于我们未来的企业在碳中和时代寻求更有价值的这样创造和发展,可能也是非常有意义的这样一件事情。

  我大概给大家简单举个小例子,就说是其实我刚讲到碳中和本身,它不是说等的过程,不是说我们等到全国性的规划或者说是行业规划出来之后,根据从上向下的这样一些规定来做这个事情。企业出于自身的发展,它其实有很多事情可以做的,怎么积极参与到碳中和的发展过程中,我给大家举个简单例子,就是我们的光华管理学院是在整个碳中和的研究过程中,我们最早开始这方面的研究,同时其实在实现碳中和这方面,在具体举措方面,其实我们也率先应该是在整个高等院校里面,推出碳足迹报告,我想可能大家看这个图面说我们2021年的碳足迹报告的大概的结构。这个报告本身,其实某种程度上讲符合刚才我讲的这种情况,就作为一个社会组织也好,作为一个企业也好,怎么去增加透明度,以及在报告的制定过程之中去思考,采取什么样的一些具体的一些举措,有碳中和的这样规划,最终实现绿色发展。我想这一点就说是我们探索本身其实也提供了一个案例,我想可以供企业未来去思考。就是我们有自己的碳足迹报告,我们确定出我们自己的碳中和的这样一些规划,最终用这种绿色发展双碳目标来规范约束未来的发展战略,我想这对实现企业的长远的这种价值创造意义也是非常大的。

  顺便跟大家提一下,我们光华管理学院2021年二氧化碳排放大致上是5107吨,我们也确定了一下,就2035年的话可能学院把它作为是碳中和实现的这么一个年份。

  我想这些就说是给大家也是很短时间做这个分享,我主要是想再强调一下三点,第一点,就是说碳中和它意味着一个新的文明形态的到来,我想任何一个企业,任何一个行业他是绕不过去的,需要去积极思考怎么能够积极踊跃的参与到其中。第二点就是我们在实现碳中和过程中,其实现在有几个非常大的节点问题,就第一点我们需要找到节点行业,第二点,我们需要去形成有效的碳价格的这样的行动机制,第三点就说是我们需要把绿色治理,需要有更多的企业,更多的个人家庭,更多市场主体参与进来,参与到推进事情的这样进程。最后,我想这里提了一些建议了,就是说我想从企业层面上,可能我们应该从现在做起,能够增加碳信息方面的披露,同时切实可行的制定碳中和的规划,并采取一些切实可行的一些举措再推动这个事情。

  我想碳中和的实现过程从某种程度上讲,是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也是推动中国经济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过程,也是我们在错失了工业文明这样一个机会之后,我们有可能,就中华民族和中国作为悠久历史的这样一个国家,在新的文明开端的时候有可能领跑的这么一个过程。

  我想可能也是希望跟大家分享这些东西能够带来一些启发,谢谢大家。

关于作者: 时尚封面网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