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全力以赴、坚韧不拔就是典型的企业家精神

广告位

  原标题:俞敏洪:全力以赴、坚韧不拔就是典型的企业家精神   来源: 亚布力企业家论坛CEF   图|公开课…

  原标题:俞敏洪:全力以赴、坚韧不拔就是典型的企业家精神

  来源: 亚布力企业家论坛CEF

  图|公开课视频截图

  5月19日,以“企业家的坚守与创新”为主题的第三期【空中亚布力成长计划】线上公开课如期开讲。课程特邀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理事、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俞敏洪作为主讲嘉宾,与丰源投资创始人、CEO符正,上海基煜基金销售有限公司创始人王翔,深圳市爱特爱全优润滑技术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秀丽,嘉诚汽车集团董事郑徐浩然,共同探讨面对行业的跌宕起伏、市场的千变万化,企业家该如何坚守与创新。本次公开课由新浪财经CEO邓庆旭、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秘书长张洪涛共同主持。

  以下为内容精编:

  邓庆旭:今天的主题是“企业家的坚守和创新”。首先有请俞敏洪老师分享他对于这个主题的看法,以及企业家坚守的共性、创新的亮点等。

  俞敏洪:其实这个主题不是很适合我来讲,因为我觉得“坚守”我们做得还可以,毕竟新东方今天还活着,已经坚守了近30年的时间,但“创新”我做得远远不够。如果我把创新做得很好,有可能会出现两个结果,要么得到一个比今天的新东方大很多的新东方,要么今天的新东方没有了。因为如果创新,我们就一定会面临两个选择:一个是不断地发展,一个是走错路要从头再来。我的个性是属于保守型的,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我连企业家都不能算,因为我常常说我是属于在企业家中带有点学究气的色彩,在学者中又带有点企业家的情怀。

  既然给了我这个题目,我就稍微讲一讲“坚守与创新”。所谓的坚守,就是当你开始做一件事时,如果你认为这件事是正确的或有价值的,就必须要做下去,因为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选择从头再来的机会并不多。中国有一句话,叫做“三十而立”,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就是到30岁以后,原则上你就不太容易改变你的人生道路,必须坚持心中值得去做的事情。

  我个人也是如此。我已经做了新东方这么多年,也不可能再去做任何其它的事情。这就意味着我之所以坚守着新东方,就是我认为做新东方的事情或多或少有点价值或者是有点意义。我认为它的意义可能是超出了名声和财富的定义。

  过去30年,我把大部分时间都献给了新东方,到今天为止我也依然不后悔,因为我认为是值得的。这个值得不仅是因为新东方做到今天还存在,而是因为我觉得新东方本身起到了一定的对中国社会正向发展的作用。尽管这个作用可能微不足道,但是它至少还是有作用的。

  另外,我觉得坚持做新东方对我个人的成长也是非常明显的,比如对于中国社会的了解,个人的为人处事的能力,个性的丰富性培养,以及我读书种类的多样化,某种意义上都是因为有了新东方就不一样了。所以从坚守这个意义上来说,我还会把新东方继续做下去。当然,也许随着年龄的增加,我可能会逐渐退居幕后,但是我希望新东方的接班人依然能够坚持新东方在做的事情。

  所以我们每个人不管是面对个人的选择,还是面对事业的选择,都要想清楚这件事情是不是你长久想做的。我认为30岁以前,可以探索一下自己到底对哪方面感兴趣,自己的个性到底跟哪件事情吻合,自己未来一辈子想要干什么;30岁以后,我觉得就应该要坚持、要坚守,坚守你自己选择的人生,坚守你自己的事业发展方向和创业方向,甚至某种意义上要坚守你的家庭婚姻,因为这样才能够可持续的发展,或者是可持续的积累。这是我讲的第一点。

  第二点,我觉得坚守这个词的背后,包含了一种艰难,因为艰难所以才坚守。什么叫坚守?就是当别人在进攻你的堡垒时,你要把它守住;当你遇到暴风雨时,必须迎着风雨继续前行,最终到达目的地。我做新东方的30年间,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风风雨雨。大家都知道,这一次国家的政策给教育培训行业带来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不管是对教培行业的打击,还是对新东方的打击都是很明显的。但是所有这一切对一个企业家来说,如果你还在坚守自己要做的事情,就要先接受当下环境的转变。在这个状态之下,你要去想的就是两件事情:第一是你原来做的事情到底有没有问题,如果确实有点问题,你就要去改正;第二在接受的前提之下,如何让你的事业继续存在下去,这件事情就变得非常重要。

  对于我来说,在这次政策以后,首先我做到的是反思,也从心里愿意来调整新东方的业务发展方向。对于一个企业来说,调整本身就是一个比较艰难的事情,但更加重要的是你的信心。这其中有两点必须要去思考:第一点,你过去所认为的意义和价值观是否还存在,这一点比其它问题都重要。第二点,你有没有能力生存下去。我觉得能力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有没有足够的资金生存下去。第二个方面,有没有团队跟你一起坚持做下去。第三个方面,有没有对未来的信心,包括经济上的信心、团队的信心和对未来的信心。这些就是我对坚守的理解。

  下面讲一讲创新。我对创新的定义,就是在原有的土壤中进行改革和改变,而不是凭空产生的。从新东方来说,面对现在和未来的发展,我就必须要有两种创新的思考。第一种是微创新,就是在保持原有传统的一些业务稳定性的基础上做的创新;第二种是颠覆性创新。这两种创新,在新东方内部都有。微创新包括组织结构调整、人力资源体系调整、汇报机制调整,等等。颠覆性创新方面,随着业务的缩减,新东方选择了农产品方向进行了调整,就是东方甄选。东方甄选选择做农产品,我觉得背后坚守的价值体系、意义和逻辑是一样的,就是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这背后还包含了另一个意义,我希望通过集中中国的农业专家去培训农民、去培训农业领域的创业者,同时对农产品进行全国性的宣传。做农业产品并不是说新东方教育做不下去了,新东方教育还在做,且做得还不错,而是我们有这样的实力和价值体系,去开设一个新的赛道。

  从本质上来说,创新有两种模式,一种叫做主动创新,主动创新就是自己主动推翻,比如新东方做农产品就算是主动创新;另一种是被动创新,被动创新就是外界所带来的压力导致原有业务做不下去,然后基于原有业务用创新的形式继续做下去,比如新东方把原来的培训变成智能化学习产品就算是被动创新。

  邓庆旭:可否讲一讲东方甄选目前的情况?

  俞敏洪:东方甄选目前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情况,因为我并不希望一下子进行巨大的投入来做一个巨大的平台。

  新东方背后有两套体系:第一套是新东方的销售体系,以东方甄选直播平台为核心,扩大成一个综合销售体系。第二套是新东方的产品体系。这其中包括,外部产品体系,就是与全国提供农产品的个人或者公司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自己的产品库,当自己的产品库到一定规模的时候,我认为就要有东方甄选牌的农产品出现;品类扩充,除了农产品,还有其它一些跟生活相关的产品。我对东方甄选提出的口号叫做“生活好”,对新东方提出的口号叫做“学习好”,那边学习好、这边生活好,最后的结果就是一切都好。

  我比较欣赏一句话,叫“急事慢做”。所谓的急事慢做,就是越是重要的事情越要慢慢地想清楚之后把它做到位。有很多企业都在使用OODA管理方法,O是observation(观察)、orientation(定位),D是decision(决策),A是action(行动)。前面两个步骤要占到80%左右的时间,而第三个和第四个步骤就是一瞬间,也就是你一旦进入决定和行动状态,犯的错误是不可挽回的,所以前面两个步骤的时间一定要充分。到今天为止,东方甄选依然在O、O两个阶段。

  邓庆旭:什么情况最容易让企业家放弃?你有没有想过放弃的时候?

  俞敏洪:我觉得企业家放弃可能只有两种原因:第一种是企业实在没钱了,经营不下去了;第二种是觉得自己做的事情没有意义了。但是我见到的企业家,可以说99%都是坚韧不拔,不放弃的。因为放弃本质上不在企业家的血液中,因为做一个企业,就是要把人生拥有的几乎所有东西都投入进去。当一个人为了做一件事情几乎牺牲掉全部东西的时候,你让他放弃几乎是不可能的,即使这样的选择是错的。为什么?人有一个特点,就是证明所有的付出都是对的,而证明的最好方法,就是不放弃。

  邓庆旭:请其他四位企业家朋友们也分享一下你们对于“坚守与创新”的看法。

  符正:我对俞老师讲的坚韧不放弃感触比较深。我们做私募股权投资,日常一部分工作就是与跟企业家打交道,最近也在大环境下见到了遇到非常多困难的企业家。我觉得越是难的环境下,危和机都是并存的,踏实的心态非常重要。金融行业非常看重预期,举二级市场的例子,有的时候股价反映的是业绩,但更多时候股价反映的是一种预期、一种信心。信心在了,股价也会涨。所以,坚韧不放弃的企业家、尤其是年轻的企业家,如果能够继续坚持在自己的赛道上面,不追风也不躺平,便会穿越周期,在竞争中取胜。

  王翔:我们公司是国内第一个做To B的基金销售公司。五年前我们选择走这条路,当时To B这条路是非常漫长、艰辛和孤独的,因为To B和To C的逻辑完全不同,但当时我们算是坚持下来了。所以在To B行业,不能单独看创新,要与坚持放在一起,这个是挺重要的。

  我觉得创新有几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创新在于常识,不要想着天马行空做改变世界的发明、创造。第二个方面,创新在于坚持,创新一定不是灵光一现,创新是逻辑,很多时候创新是非常无聊和乏味的,因为创新特别慢,要花很长的时间让人知道你,然后信任你;同时,创新是不断地小步快跑,很多的微创新会变成一个大创新。第三个方面,创新要用耳朵,不要用手、不要用嘴巴,因为你一定要去听客户想要什么。

  张秀丽:我认为组织在进化过程中有几点需要创新,这是我创业八年以来的一个体会。第一点,组织创新。随着公司的发展,组织肯定要进行一些变革,符合当时组织发展的一个需要。第二点,产品创新。我们这个行业过去的产品很单一,现在为了满足客户的需要,产品由过滤到第三方检测再到线上润滑油的监测,我们将来肯定要去打一个组合拳,所以要在这方面进行创新。第三点,人力资源创新。相应的人才机制要建立起一个梯队,从销售到研发、生产,再到智能制造,人力这一块的资源配置要进行一个创新。

  郑徐浩然:对于今天的主题,我的理解是要坚守,然后去创新。从个人层面来讲,首先作为企业家应该去坚守的,是自己的使命与责任,然后在这个环境下我们也应该去坚守一个好的心态;同时,我觉得还应该去坚守的是我们不断去学习的这个动作。所以个人层面的创新,是来源于学习力。

  从公司层面来讲,我们面临非常大的挑战,无论是行业的重新转型,还是经济环境的影响,但我们一直坚守的就是坚定不移地坚守在客户的身边。当我们一直坚守在客户身边的时候,创新的基础自然就出来了。

  为什么呢?在汽车行业的1.0时代,只要你有一个4S店,客户自然就会过来,那时候的坚守,可能就是坚守住一个好的店面。在2.0时代,客户可能是通过一些平台来选择品牌,这个时候你要去创新,就需要在那个平台上进行客户运营。在当下的时代,客户可能更多地通过直播平台了解品牌,这时候我们的创新就需要去迎合客户,真正地走到他们身边去。

  邓庆旭:俞老师,在企业界,您是否还能找出一个在坚守和创新方面,可以作为榜样的人?

  俞敏洪:到了我这个年龄,已经不会去专注于把某一个人作为榜样或者是作为偶像,但是我人生中的榜样真的是比较多,其中就包括现在中国的企业家们,我从他们身上学到不少东西。

  在历史中间,我也会有一些榜样,比如我的老乡徐霞客就是我的榜样,他是我在道路上行走的榜样;苏东坡也是我的榜样,他是在我生活中的榜样;弘一法师也算我的榜样,他是我人生态度和超然红尘的榜样。

  总而言之,生活中其实会有各种各样的榜样,来引导你在某一个方面尽可能地向他学习,或者说向他靠拢,但是我一直认为寻找绝对的榜样是有危险的,学习应该是多元化的。

  张洪涛:最后,我们请几位成长计划的学员讲一讲关于成长计划的感受,然后请俞校长做一个总结。

  张秀丽:我加入到“亚布力成长计划”学习也有快一年了,有三点感受。第一点,我在这里能够听到在其它商学院听不到的大咖们分享的实战经验,能够让我在创业过程中少走很多弯路。第二点,导师们分享的企业家的思想和精神给了我很大的力量。最后一点,在当下不确定性的状态下,我们这些初创企业都很焦虑,也很无奈,通过跟导师们交流,给了我们很大的信念和力量。所以我非常庆幸,成为第一期“亚布力成长计划”学员,也希望大家都能加入到成长计划中来,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和成长。

  符正:亚布力论坛是蓬勃的论坛,有中国各行各业最顶级的企业家。企业家们都经历过非常多的周期、战胜了很多艰难,所以他们都拥有大智慧。在一路聆听企业家们分享的过程中,我最真切的感受是:“术”的层面的实战心得其实并没有那么重要,更重要的是企业家们在“道”的层面对我们思维模式的提升。尤其对我们做股权投资行业的人来说,来自企业内部高层视角的见识,能够帮我们打开新的思维角度,这是非常重要的提升。

  王翔:我觉得“亚布力成长计划”给我带来的感受,第一是特别务实,因为所有的导师都是实战派。而且导师不是来走过场的,他们真的跟大家在聊怎么打仗、怎么做企业。第二是在这里学习让我觉得很过瘾。现在是信息爆炸的时代,导师们讲的东西,都是浓缩的精华。第三个是导师们无论在讲课时还是跟学员们沟通时,都非常用心。这个态度上也是我最大的学习收获。

  郑徐浩然:我分享两点。第一,在“亚布力成长计划”学习的感受就是两个字“纯粹”。与其它商学院相比,这里更关注于学习本身。导师们也把他们的经历、在企业管理上的一些经验,毫无保留地分享给我们。

  第二,我觉得真正得到了一种赋能。导师们与我们的交流和赋能,让我们年轻一代获得了去坚守的力量。这种精神上的支撑,对我们来说是最大的价值,也是能够支撑我们走得更远的一种力量。

  俞敏洪:亚布力论坛老一代的企业家有感于企业发展的历程和对于新兴力量的支持,从去年开始做了“亚布力成长计划”,挑选一些年轻的企业家来参加,通过和老企业家们进行学习交流,更深入了解老一代企业家的创业故事、创业能力和创业思想,这对新一代企业家也起到一个连接和桥梁的作用。

  今天的主题是“坚守和创新”,我相信只要是企业家就会坚守下去,即使到最后需要从头到来。我相信未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一代一代新的企业家依然会不断地成长起来,尽管成长的环境不同,但是我相信企业家精神的内涵是相同的,那就是全力以赴、坚韧不拔,做自己从内心认可并且有价值的事情,为祖国和社会的繁荣去做贡献。这就是典型的企业家精神。

关于作者: 游客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