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延边大学就业信息网消息,该校已开辟科研助理岗位吸纳毕业生就业。据校方介绍,博士研究生毕业4000元/月、硕士研究生毕业3000元/月、本科毕业2500元/月,薪酬按月发放。媒体调查发现,近期已有多所高校面向2022年应届毕业生公开招聘科研助理。
为应届毕业生提供科研助理岗位,是我国教育部近年来推进的一项重要工作。其出发点是,创造应届毕业生就业需求,缓解高校毕业生严峻就业形势,同时也促进高校科研工作。
就在5月23日,教育部印发《关于高等学校做好2022年开发科研助理岗位吸纳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各高校要合理设置新的科研助理岗位,最大限度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
而由于选择科研助理岗位也属于就业选择,因此,高校在设置科研助理岗位进行招聘时,需要充分考虑应届毕业生的就业需求,并严格遵守有关法律法规,保障求职者的合法权利,增强科研助理岗位的吸引力。如果科研助理岗位提供的薪酬待遇过低,将难以吸引应届毕业生。
智联招聘前不久发布的《2022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显示,2022届毕业生的平均期望月薪6295元。这是包含从专科生到博士生的所有毕业生的平均期望月薪水平。很显然,博士生从事科研助理,月薪只有4000元,是远低于平均工资期望月薪的,这一薪资水平很难具有吸引力。博士毕业生就是选择这样的岗位,也可能是出于无奈。这也是这一薪酬标准,引起舆论关注的原因。
怎么理解招聘博士生从事科研助理工作?这在国外很多大学,其实就是“博士后”,即针对暂时没有找到工作的博士毕业生,提供科研助理岗位,既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又可以让他们参与科研,提高科研能力,为更好就业做准备。
“博士后”制度在上个世纪80年代被我国借鉴、引进后,结合现实国情进行了创新,成为高校、科研院所留住优秀博士毕业生,招聘优秀博士毕业生从事教育、科研的一项重要制度。这样的“博士后”制度,也让“博士后”一度被误认为是高于博士的“学历”,而不是“经历”。而随着我国博士培养规模的扩大,2021年我国招收博士生达到12.58万人,博士毕业生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也变得越来越困难,“博士后”制度有必要调整到为暂时找不到工作的博士毕业生提供科研机会的“初衷”上来了。我国不少“博士后”对自己被作为“学术临时工”,不再像以前的“博士后”那样出站后被优待多有抱怨,就因为整个环境已经发生变化。
当然,改革、调整“博士后”制度会有一个过程,但按照真正意义的“博士后”来设置科研助理岗位,为有就业困难的博士毕业生创造就业机会与毕业后的进一步职业化训练机会,则很有必要。基于这样的定位,我国可以大幅扩大“博士后”科研岗位招聘,也可建立新的适应当前高等教育发展形势,尤其是博士教育形势的“博士后”制度。
随之,怎样确定科研助理岗位的报酬,也就十分明了,这可按“博士后”的标准确定。2015年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改革完善博士后制度的意见》提出,自2015年8月1日起,博士后研究人员日常经费标准由每人每年5万元提高到每人每年8万元。这是全国的基本标准,各地还可以结合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消费水平,设立更高的标准。要增强科研助理岗位的吸引力,让博士生在科研助理岗位上干得有声有色,可以参照这一标准确定科研助理岗位的待遇标准。
也就是说,高校设立科研助理岗,招聘博士毕业生,不能将其视为“救急”、临时岗位,要和改革“博士后”制度结合起来,以此更灵活地发挥博士毕业生的作用,促进博士毕业生更好就业。